陆家嘴街道东园一居民区是位于陆家嘴最美天际线下的老旧小区,租户多,老年人占比高,管理难度大。垃圾投放不规范、电动车飞线充电等现象十分突出。如何通过减负增能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时间呼应群众需求?如何集结各方资源,共同助力基层解决治理难题?
【资料图】
近年来,东园一居民区将目光锚定数字化手段,通过建立联勤联动微平台、独居老人风险分级管理平台等,着力解决了这些治理难题。探索治理关口前移,居民区还将自治金申报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衔接“指尖”“脚尖”,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独居老人、认知障碍高风险老人……不同的老年人群体,需要不同的特色为老服务,而且是近距离的“居家”服务。
为此,东园一居民区围绕“需求‘一网’发现、隐患‘一网’排查、问题‘一网’解决”,东一居民区积极适应转型,配合街道主动作为,不断将治理“关口”前移,探索“数字”治理新路径,找寻让老年人能够更加安心颐养天年的好方法。
下午2点多,东园一居民区社工史炜来到独居老人俞阿姨家中,仔细检查了厨房内的各类电器设备,还帮忙收拾了靠近插座的物品。之后,他打开手机,将了解到的情况,输入了“独居老人风险分级管理平台”中。
2020年初,在前期摸排工作的基础上,街道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陆家嘴社区独居老人消防安全防范的实施方案》,依托“一网统管”大数据平台,在市级“社区云”平台和区级“智治通”平台的数据底板基础上,开发了“独居老人风险分级管理平台”,作为社区独居老人风险管理的应用场景。
“独居老人风险分级管理平台”目前已覆盖陆家嘴街道1827名独居老人。各个居民区的社工和志愿者,将独居老人的状况录入后,由后台系统算法对老人进行“风险等级”的评估,作为后续探访关怀的依据。
“俞阿姨属于低风险,所以我们一般一个季度上门一次,对她进行安全走访,包括询问她近期身体状况有没有发生变化,以及使用大功率的电子设备的情况,如果是用明火做饭的话,我们也会对这些电器、煤气管道进行相应检查,确保使用安全。”史炜说。
东园一居民区共有103名独居老人,其中包括14名中风险老人。借助管理平台,居民区不仅安排了社工随时关注老人的健康状况和风险等级,还结合“老伙伴计划”,让志愿者经常去关心和慰问独居老人。
今年86岁的陈恩贞,老伴已经去世,儿女又住得比较远。居委会得知这个情况后,安排了社区里的“老伙伴志愿者”叶芝英与她结对,经常上门看望老人。
“她身体不太好,平时也有哮喘,所以我经常会过来,提醒她不要忘了吃药,身体有什么不舒服随时可以跟我们说,我们也会及时反馈给居委。”叶芝英说。
陈阿姨也早已将叶芝英当成了自己亲人来看待。“儿子女儿住得远,她来得比他们要勤快多了,我心里真的特别感动,比亲人还亲。”她说。
自治金项目管理平台
借助数字化转型,陆家嘴街道将线下的独居老人风险管理转移到了线上,形成了“动态评估、及时感知、高效处置”的闭环机制,同时也减轻了居委社工和“老伙伴”志愿者的工作负担。街道方面表示,智能化手段的运用、数字化的转型,最终目的是让社区老人进一步感受到生活的安全,以及社区的温暖。
据了解,街道打造了数字治理的“1+3+x”工作体系。“1”就是让市区各级数据汇集到街道层面的数字底座。结合实际情况,将海量数据贴标签,分为居民区,街区,中心区三大类。目前系统已经打了138万个标签,通过这样精细化的分类,尽量减少基层的工作量。
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将继续丰富应用场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探索打通应用场景间的关联,让数据形成互补,反哺社区。
一网统管助力,老旧小区焕发新生
地处寸土寸金的陆家嘴地区,东园一居委却曾有鳞次栉比摩天大楼背后的“想不到的难”。
周海侠是个“老浦东”,初到东园一居民区担任党总支书记的她怎么也想不到,东园一村是这样的老小区:“小区里有公共厕所、宾馆、幼儿园;电线大剌剌地从六楼垂下来给电瓶车充电;走进楼道,公共空间堆满了居民的杂物。”
浦东公安分局梅园新村派出所赵成峰看向周海侠,也只有一脸苦笑,2017年担任东园一居民区社区民警以来,他其实已经啃下了好几块“硬骨头”:“小区公共厕所边上就是‘弄堂菜场’,为了治理每天早晨7点钟准时把警车停在这里;主干道上停了两辆僵尸车,像个仓库装满了废品。”“乱”字背后,居民们也有一言难尽的“囧”,房屋老旧,设施缺乏,公共空间逼仄,“谁喜欢乱,都是不得已!”
东园一居民区
就这样,浦东公安分局梅园新村派出所和东园一居民区党总支走到了一起,“啃”下这块硬骨头,解决居民群众每天的烦心事。他们巧用新手段“弯道超车”——“一网统管”。借助于陆家嘴街道的联勤联动微平台,社区治理有了数字化支撑,更有了创新思路。
东园一居民区结合自身特点,设置了21项日常重点巡查事项、3项定期巡查,将房办、公安、城管、居委会、物业等治理力量统统纳入其中。小区出了事儿,谁来管,怎样管,都有了明晰的流程。
居委干部、社区民警和社工志愿者们开会探讨社区难题
联勤联动微平台每天接到的问题里,有一定比例的邻里琐事,怎么柔性处理、不导致更大的矛盾产生?“和谐工作室”应运而生。这个由16位社区党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在接到来自联勤联动微平台的“派单”后,便会立即出动。
如今,在居委干部、社区民警和社工志愿者们一点一滴的努力下,东园一居委焕然一新,智能充电棚从源头上解决了飞线充电的问题,对群租房、“三合一”场所等乱象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治安越来越好了。对此,党员志愿者王小芳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爱这个共同的家?”
近年来,针对东园一居民区人房构成复杂的特点,党总支作为领导核心,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统领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协调工作,从内向外辐射形成一个同心圆,共同驱动“三驾马车”良性运转,努力构建上下贯通、横向协同、全域联动、融合创新的“数字”治理新格局。
2019 年 7 月 1 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东一小区,前店后门沿街商铺多,且小包散落垃圾时常影响居民区垃圾分类实际效果,针对这一小包垃圾治理顽症,以“补短板、强弱项、固实效”为导向,以“网格+”大党建为抓手,积极配合街道打造“街—居”两级闭环的“东一联勤联动微平台”。
通过布控在小区各个方位的55个智能摄像头,智能抓拍,智能分析,梳理小区内的高频综合管理事项,如:小包垃圾、乱堆物、(非)机动车乱停放、乱设广告牌、乱晾晒等情况,以此为凭证发现社区“难点”“痛点”,并通过每月一次的联勤联动会议,多方携手,共同处理,以此大大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2023年,平台还增设了智能车棚管理模块。结合小区实际,对2个非机动车棚及1个地下车库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可通过该模块远程监控车棚内的风险情况。通过安装热成像摄像头及烟感报警装置,多角度、全方位监控车棚具体情况,如有车辆发生充电过载或引发火灾时,系统会及时报警,自动推送至物业及社工的手机,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联勤联动智能应用场景推动任务协同处置提质、提速,推动居民区“条、块”的责任与职能发挥互相赋能。
建设民生实事“服务站”,让群众说了算
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两张网”建设在社区基层治理中的要求,党总支引领社工们坚持用好市、区、街道各级信息平台,以“社区云”数据为基础,运用“居社互动”平台“身边事”“议事厅”等模块,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民主协商机制,深入探索“在线三会”,梳理问题清单,助力实现“服务项目的选择,实施成效让群众说了算”。
2021年初,东园一居民区有居民在“居社互动”平台留言希望建设片区“社区食堂”,得到了许多评论和点赞。通过召开两委班子会议开展线下调研,在“议事厅”板块发布“线上三会”,就选址、价格、服务时间等事项进一步聚焦征询,促成项目落地。
目前,在小区共建单位“五芳面馆”已与街道服务办的大力支持下,于2021年的“重阳节” “社区长者食堂”正式开业,长者食堂和传统社区食堂不同,“五芳面馆与乐龄” 新生代长者食堂无论颜值还是内涵都让人耳目一新。
为老年人提供了平价、放心的餐食,要实现可持续运转,不仅仅依靠经营者和管理者,“五芳面馆与乐龄”打破原来由政府直接出资金“贴钱”的模式,转为政府搭平台提需求,通过“长者膳食改善计划”,借力陆家嘴社区基金会,采用“线上广泛募集”+“线下精准对接”的方式做大资金池,让区域内各类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能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助老服务中。
对于不会用智能手机,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扫码支付的老人来说,只需要首次登记用餐卡,在平台系统录入用餐人员的人脸信息,之后直接在食堂吃饭也不用带饭卡刷脸就可以自行取餐完成支付吃饭,后台系统可以自动给60岁以上老人就餐打9折,75岁以上老人打8折,辐射周边社区,为老年人及特殊群体提供更优惠、更舒适的用餐服务,居民们对能在家门口吃上这口“老味道”满怀欣喜,不禁赞叹道:“米道老灵额!”
陆家嘴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凌军芬表示,下一步,陆家嘴街道将始终坚持践行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化居民美好愿景为智能工作场景,打造更多亮丽社区风景。(陆家嘴街道供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