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行业向智能化进军
时间:2024-11-28 17:17:26来源:经济日报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部分,轨道交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政府投入较大,这对A股轨道交通板块上市公司的业绩形成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业内人士分析,轨道交通市场总体呈现出上升态势,目前多重需求共振,产业创新加快,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显著受益。

  行业景气度提升

  今年以来,A股轨道交通板块保持回升态势,除了大盘回暖的推动外,行业自身景气度的明显提升也是重要因素。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7.1亿人次,同比增长13%,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得益于国家战略部署和经济复苏后旺盛的出行需求,今年国内轨道交通市场逐步迈入景气度提升的新周期。“中国高铁第一股”京沪高铁是京沪高速铁路及沿线车站的投资、建设、运营主体,面对国内经济平稳向好的有利形势,京沪高铁不断提高客运服务水平,全力保障运输安全稳定。2024年京沪高铁三季报显示,京沪高铁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3.55亿元,同比增长4.77%;归母净利润为100.15亿元,同比增长12.35%。

  目前,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超16万公里,其中高铁超4.6万公里;建成投用铁路客运车站超3300座,其中高铁车站超1300座。按照《“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预计202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6.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含部分城际铁路)5万公里左右。

  Wind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51亿元,同比增长10.9%,投产铁路新线2274公里。国信证券研究员吴双分析,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具体包括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大修、设备购置等。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2014年至2019年期间维持在8000亿元以上,自2020年以来连续下滑3年至7109亿元,在2023年实现触底反弹,回升至7645亿元,同比增长7.5%,2024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或在8000亿元以上。

  今创集团董事、总经理戈耀红表示,铁路投资的积极性将带动设备新造市场的回暖。同时,现有的轨道交通设备根据维保周期来算,正陆续进入更新换代生命周期,将催生大量维保更换需求。相关建设已处于冲刺阶段,预计全年将保持铁路投资的持续增长。作为全球轨道交通行业产品品类齐全、系统集成能力卓越的一站式总包服务配套供应商,今创集团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40亿元,同比增长14.35%;实现归母净利润2.90亿元,同比增长36.81%;实现扣非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43.23%。

  科技赋能智慧交通

  随着我国公路、铁路网逐渐完善,轨道交通基建投资高增长的时代已接近尾声。业内人士分析,未来,轨道交通行业将由“以建设为主”过渡至“建设与运维并重”阶段。

  今年以来,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标智慧交通项目。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驶入发展快车道,各地智慧交通建设提速。先进技术与交通经济的加速融合,能极大提高交通效率、安全性和便捷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未来智慧交通建设前景广阔。

  11月25日,众合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中标“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8号线一期工程信号系统及站台门系统招标项目”,标的金额为5.37亿元。据悉,众合科技的基石主业是智慧交通和半导体。本年度智慧交通领域累计中标金额约22.27亿元。

  10月17日,佳都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广州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成为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工程弱电系统工程项目的中标人,中标金额为13.65亿元。今年以来,佳都科技持续聚焦智慧交通领域,深耕“AI+大交通”赛道,深化AI大模型技术与轨道交通、城市交通相结合的应用和解决方案,推动智能轨道交通和智慧城市交通的创新发展。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智慧交通项目的成本效益比也在不断提高。在业内人士看来,产业链上市公司想要乘势而上,可以通过技术迭代升级,做大做强自身产品,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还可以加大研发力度,培育新动能,从传统制造向高技术和服务转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轨道交通行业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101.97亿元,同比增长18.78%。有9家公司上半年研发费用迈入亿元大关,家数占比由10.77%提升至13.85%。研发强度大于10%的公司家数占比15.38%。

  主营业务为5G新基建、ICT(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应用、高铁信息化等业务的广脉科技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733.73万元,同比增长19.10%;归母净利润2304.59万元,同比增长35.39%。该公司董事会秘书王欢介绍,广脉科技的铁路视频监控系统智能运维平台、铁路智能视频控制箱等铁路信息化相关产品相继推出并获取订单。北京九州一轨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成功打破了外资在我国轨道交通减振降噪行业的垄断局面,实现了该技术与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探索绿色低碳发展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将“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作为其中一项重点任务。积极扩大风、光、电力、氢能等新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已成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

  作为轨道交通行业龙头企业,中国中车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25.83亿元,同比增长6.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45亿元,同比增长17.77%。中国中车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称,今年3月份,由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进行了时速160公里满载运行试验。氢能源列车作为中车对满足未来轨道交通发展需求的技术储备,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具体市场,处于研制试验验证阶段。中国中车将在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研制和试验的基础上,持续布局氢能轨道交通车辆及配套产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形成以氢能轨道交通车辆产品为主、氢能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配套方案为辅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能力。

  为高速列车及城轨、地铁、机车车辆提供模块化产品与零部件的威奥股份也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产品设计阶段融入绿色、环保因素,优先选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威奥股份今年前三季度主营收入7.93亿元,同比增长21.05%;归母净利润1146.53万元,同比增长122.36%。

  可以看到,在国家绿色发展政策的推动下,轨道交通行业的上市公司开始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采用节能材料、优化能源使用已成为常态。新能源列车、绿色轨道交通装备等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也将为行业的稳步发展注入新动力。

标签:

  • 上一篇文章: 开启新十年,乌镇峰会有何新看点?
  • 下一篇文章: 最后一页
  • 最新
  • 轨道交通行业向智能化进军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部分,轨道交通作为

  • 开启新十年,乌镇峰会有何新看点?

    中新网乌镇11月22日电(记者 柴燕菲 王逸飞)2014年冬,浙江乌镇景

  • 发挥长三角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推动科技创新

  • 港口建设加快智能升级

    金秋时节,位于河北沧州的黄骅港综合港区多用途码头1号2号泊位自动

  • 红旗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农机驾驶员考试及安全宣传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农机安全管理,提高农机驾驶人员的实操能力和安全意

  • 今年前三季度安徽各项存款增速居全国第一

    中新网合肥10月29日电 (朱孔阳 储玮玮)记者29日从人民银行安徽省

  • 新华鲜报|圆满完成!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卫星上天入地干了啥

    中国航天在可持续发展路上不断自主创新再突破。10月24日,国家航天

  • 集中力量抓工业!德阳提出到2030年工业总产值迈上万亿台阶

    10月23日,中共德阳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市委九届十次全会有关

  • 民政部:全国共有41.4万名“事实孤儿”纳入保障

    本报北京10月2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韩飏)今天,民政部举办民

  • 浙江医疗团队为青海海西先心病儿童点燃“心”希望

    作者 吴婷婷 范宗文 张添福孩子什么时候发现心脏不舒服小朋友,

  • 潘功胜称宏观政策作用方向应更重消费,未来如何发力?

    投资、消费该如何平衡?潘功胜说,在历史上的历次经济周期中,我们主

  • 环球今日讯!合肥等15城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 让无人机飞得更好、"更远"

    近日,北京、上海、常州、杭州、合肥等15个城市宣布携手共建低空经

  • 国庆假期港珠澳大桥海事局保障约29万人次旅客水上出行-当前聚焦

    今年国庆假期,水上出行需求高涨,海岛游、港珠澳大桥游等迎来客流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当前不应让关税和补贴成为主导

    中新社北京10月1日电 (尹倩芸 王东宇)我们最关注的是在当前不要卷

  • 实探南海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铸造国之重器 延长开采寿命 全球快看点

    茫茫大海,碧波荡漾,一望无际。直升机盘旋降落,稳稳停在中国海油

  • 自然资源部: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_最资讯

    中新网9月19日电 国新办19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 旅游
    • 8月17日基金净值:泓德睿泽混合最新净值1.151,涨0.87%

    • 高血压标准新规定(高血压标准)

    • (新华全媒+)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在西安举行

    •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关于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