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陪人看病,替人取药,帮人问诊等陪诊服务悄然兴起,满足了独居老人、孕妇等群体的就诊新需求。
小王是通辽市的一位“陪诊师”,一年前进入陪诊行业,她的陪诊对象大部分是老年人,也有一些旗县的患者让她在市里的大医院帮忙开药、取诊疗结果、代问诊等。小王告诉记者:“我们针对客户的需求,比如你想就诊,我就帮你预约挂号,如果是老年人就上门接送,患者跟着我就行,像等叫号、做体检、取报告、取药这些服务都是我们代劳的。”
(资料图)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陪诊”,会跳出数十条信息,服务内容包括取号排队、窗口缴费、检查预约、窗口取药、住院办理等,通辽地区的价格大约陪诊3小时定价198元,每超出20分钟加价25元。如果需要接送患者,费用另计,就医后需要帮取报告单的,也需要另外计费。有的“陪诊师”还可提供代问诊服务,只要把具体病情告知“陪诊师”,他们会到医院代替患者问诊,再根据时长或次数收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陪诊需求的群体非常大,例如有就医不便的异地患者,有做胃肠镜需要陪护的年轻人,有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患者,有独自带孩子就医的宝妈,也有要求陪同产检、孕检的。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陪诊服务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从业人员素质、服务流程规范、服务价格制定、风险责任认定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有待补齐。内蒙古某家政集团通辽分公司的负责人张洁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加强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先进经验,探索适合本地的陪诊服务机制,推进陪诊服务业提质扩容、规范化发展。
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白旭东认为,陪诊服务的兴起,切中了人们的就医需求,只有专业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才能提高该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让消费者放心购买陪诊服务,让就医过程更有温度,陪诊服务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白旭东: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陪诊师”这个职业应用而生,从挂号陪诊就医、拿药取报告等全方位一条龙服务,为患者提供了照顾和协助,提高了患者就医体验和医疗质量,尤其对于空巢老人和儿女在异地的老年人来说,缓解了他们的就医难题和负面情绪,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感。
作为一种新兴业态,由于缺乏行业规范、职业认定标准,以及直接监管机构,陪诊行业存在从业人员准入门槛低、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服务内容不明确、服务评价无标准、售后无保障等问题。
要让陪诊服务健康发展,就要走规范化、标准化道路。需建立完善的行业制度规范,明确陪诊服务流程,确保患者享受到优质的服务;需进行岗前培训,强化在岗培训,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和整体素质,进行定期考核评价;需加强平台监管和引导,确保行业市场的合理化、规范化,切实保证每位患者的人身安全及个人利益。
政府应尽快出台就医陪诊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加强监督管理,让“陪诊师”和患者均有章可循;陪诊服务机构要公示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信息,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充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患者也要增强维权意识,在接受陪诊服务时遇到权益受损的问题,及时收集好服务宣传、订单或协议、聊天记录、支付记录等证据,依法维权。
陪诊服务作为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技化、专业化、多元化和规范化的要求,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全面、贴心、安全的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让就医变得更加的顺畅,相关部门应从服务保障患者就医的层面完善相关行业规范和监管制度,从而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记者:武 婧、孙雪梅
图片由通辽台记者罗锐提供
编辑:赵晓艳
审核:岳 楠
监制:侯爱文
声明:奔腾融媒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新闻广播》官方微信
标签: